12月28日,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晋丰一品小区上百名业主,集体出现上吐下泻头晕恶心的症状。根据新闻报道,共有164人先后就医,其中有6人住院留观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难道是食物中毒吗?但是,这些业主吃的东西都不一样,有的吃了外卖,有的吃了自己做的饭菜,有些甚至只喝了一杯水,怎会是都中毒呢?而且,这些症状也不像是一般的食物中毒,更像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,但是这个小区又未曾发现有任何疫情的迹象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业主们都感到十分困惑和恐慌,他们纷纷寻找原因,最终,他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线索,那就是自来水。原来,这个小区的自来水最近有些异样,水里总有一股刺鼻的气味,而且水质也不太清澈,有些甚至还有一些沉淀物。业主们回忆起来,发现了自己的症状都是在喝了自来水之后出现的,而且,26号半夜,小区还突然停水了,这是不是说明水里有什么样的问题呢?可是自来水这么重要的设施怎么会出问题呢?
一般来说,小区里出现这种突发集体病症,自来水确实是值得怀疑的,因为大家吃的东西不一样,但是喝的水都来自同一根水管。
这里简单科普一下相关知识,城市自来水的来源,一般是地表水或地下水,这些水源都可能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影响,比如工业废水、农业化肥、生活垃圾污水等,所以,自来水在供入居民家中之前,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消毒,以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。
水源处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过滤,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,如泥沙、树叶、虫子等,同时也对水进行初步的消毒,杀死水中的一些细菌和病毒,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、臭氧等。接下来会使用凝聚剂对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进行凝聚,使之变成易于沉降的絮状物。然后再利用重力,让凝聚后的絮状物沉降到水池的底部,从而分离出清水,这一步可以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,提高水的透明度。
接下来再对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,去除水中的细小颗粒和有机物,提高水的清洁度和口感。随后再对水进行最后的消毒,杀死水中的所有细菌和病毒,保证水的卫生安全。
最后经过水质检测,确保水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,就能够最终靠管道输送到各个区域的自来水蓄水池,再由蓄水池分配到各个居民家中,供大家使用。
通过以上的流程,我们大家可以看出,城市自来水在供入居民家中之前,已经经过了多重的处理和消毒,水质已达到了国家的饮用水标准,理论上是可以直接饮用的。但是,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心,因为,自来水在从出厂到进入我们的家中的过程中,还可能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,比如管道老化、破裂、渗漏、污染等,这一些状况都可能会影响自来水的质量和安全,而蓄水池也正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环节。
小区自来水蓄水池,就是用来储存和分配自来水的水池,它的作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小区的供水量和压力,以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。一般来说,小区自来水蓄水池分为两层,上层是清水池,下层是污水池,清水池是用来储存自来水的,污水池是用来储存清水池的清洗水和雨水的,两层之间有一个隔板,防止水的混合。
小区自来水蓄水池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设施,但也容易被忽视,因为它一般都是安装在地下车库或者屋顶,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检查。而且,由于自来水蓄水池的环境通常比较潮湿、暗淡、封闭,很容易滋生细菌、霉菌、藻类等微生物,这些微生物会附着在水池的壁面、底部、管道等地方,形成一层黏液,影响水的质量和安全。同时,自来水蓄水池也可能受到外界的污染或破坏,比如说,有的人可能会在水池附近排放垃圾、污水、化学品等,有的人可能会在水池上方养鸡、鸭、鹅等,这些行为都有一定的概率会让水池里的水变得脏乱不堪,甚至有毒有害。
因此,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小区自来水蓄水池的清洁和卫生,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居民的用水质量和安全,小区自来水蓄水池需要经常清洗消毒,一般建议至少每半年清洗一次,或者根据水质的变动情况,适时清洗。清洗消毒的方法,一般是先把水池里的水放干净,然后用高压水枪或者刷子清洗水池的各个部位,最后用消毒液或者漂白剂做消毒,再注入新水。清洗过程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,一般由物业公司或者供水部门负责。
这次事件发生后,物业公司和供水公司也立即对蓄水池进行了清洗,显然他们担心蓄水池有几率存在一定的问题。
后续的消息称,经对患者排泄物检测,部分患者检出诺如病毒Ⅱ型。而这种病毒能够最终靠水源传播,尤其是受到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水源,所以大家怀疑自来水有问题确实不是瞎猜。
目前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,但在这里提示警醒我们吸取经验教训,督促物业和供水公司一定要经常对蓄水池进行清理洗涤消毒,保障业主们的用水安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人类为什么活得这么累?Nature论文解开谜底:人总是选择做加法来解决问题
为裁员西安某公司从CBD搬进秦岭山区?前员工称离职后又搬回市区,公司负责人:进山只是暂时过渡
理想汽车12月交付50353辆成功突破五万辆,2023年累计交付37.6万
苹果2024年展望:Vision Pro、iPhone 16等六款重磅产品值得期待